居家必读丨关于“感统失调”,你需要知道这些!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儿童行为健康领域的愈发重视,越来越多的感统失调儿童被发现,“感统失调”也逐渐成为一个颇有热度的词汇。那么,究竟什么是“感统失调”?应该怎样进行避免或者干预?今天,就来讲讲“感统失调”。


感统失调是什么?

>>感觉统合 

提到感统失调,首先要科普“感统”二字。“感统”即“感觉统合”,是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爱尔丝(AyresA.J)于1969年首先系统提出的概念,是人类基因中的一种基本能力,通常指大脑和身体互相协调,大脑将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分析、综合处理,并作出正确的应答,使个体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中和谐有效地运作。


>>感统失调

每个人生下来就具备“感统”这种能力,但如果先天不足或受到不良的干扰,大脑的感觉统合就可能会出现问题,从而导致感觉信息没有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进行有效的整合,这时候就会表现为“感统失调”。



感统失调有哪些表现?

1、动作协调较差

通常表现为平衡能力较差,走路、运动容易摔倒,对翻滚、骑车、系鞋带、跳绳等精细动作的掌握能力较差,俗话叫“手脚笨拙”。

2、前庭功能失调

比如:注意力较难集中,多动不安,上课不容易专心、兴奋好动,自控能力较差,有时候会伴随语言发育迟缓、情绪不稳定等症状。

3、触觉统合失调

通常表现为过分紧张、孤僻,消极退缩、脾气暴躁。有时候会伴随喜欢吃手、爱哭、咬指甲等行为。

4、本体统合失调

比如:粗心大意、容易挫折。在学习生活中书写速度慢、字迹不规则,写字过分用劲,自信心不足,不善于玩积木类游戏。

5、视听觉统合失调

通常表现为看不进书、动画片,无法完整、流畅地进行阅读,学了就忘,读书跳读、漏读等。对别人的话易“耳旁风”,丢三落四等等。



感统失调如何进行干预?

其实,感统失调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症状,经过科学合理的干预或者预防,是容易康复或避免的。那么,感统失调应该如何进行干预呢?

1、居家干预

针对感统失调比较轻的孩子,实际上可以进行居家干预,但要注意首先需要到专业的医院或机构进行评估,搞清楚孩子的症状后才能对症干预。居家干预的办法有很多,例如:陪伴孩子一起爬行、钻洞等探索行为,锻炼腰部和手臂等力量,玩积木、锻炼平衡能力等游戏。但是居家干预需要大量的时间陪伴,适合居家时间比较充裕的家庭。


2、去医院干预性治疗

如果家长对感统失调不是特别了解,那么最好带孩子去医院评估后进行干预性治疗,而且最好是儿童医院。选择医院时,需要选择具有感统训练能力、资质和人员配备的医院。


3、专业机构干预

实际上,选择一家靠谱、专业的机构是比较适合孩子康复的干预手段。正规机构一般都具有资质,也配置了大量的专业康复老师,在时间安排上,能针对性地根据孩子的情况安排课程计划,循序渐进进行干预。比如聪仁树,就有专业的一对一个训课、小组课、集体课、半日课、家长培训课等课程类别,能够让孩子尽早获得专业的康复干预。



说在最后

总的来说,对于感统失调,不可掉以轻心但也不用太过于焦虑,只要孩子没有超过12岁,就仍处于感觉统合干预的黄金周期,是容易解决失调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的,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尽早评估,尽早判断和干预、预防哦~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渝ICP备2021001809号-2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28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