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仁树科普 | 儿童流涎怎么办?哪种是正常现象,哪种需要干预?

流涎也就是流口水,是指唾液不自觉从口内流溢出的一种病症。

婴幼儿时期流涎的原因很多,有的在出生后2-4个月开始流涎,以后越来越多。这是因为初生时唾液腺还没有发育好,到3-4个月以后发育逐渐成熟,唾液分泌也就逐渐增加。到5-6个月出牙时又刺激了局部的神经,使唾液腺分泌更多,而这时小儿尚不习惯于吞咽唾液,再加上口腔又浅,所以唾液不断往外流,这属正常生理现象,会随着婴儿年龄增长而逐渐好转至消失。

0 1  

哪种流涎需要重视


生理性流口水属于正常现象,主要原因是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口腔肌肉运动不协调。但如果2岁以上的宝宝,流口水严重,伴有吞咽障碍/或发音不清等问题,则可能为病理性流涎症,家长需要引起重视。

流涎症在儿童中并不少见,在一些发育障碍、脑瘫患儿中,其发病率更是高达30%以上。这些孩子可能不是因为常见的口水分泌过多,而是可能出现诸如口腔内感觉失调、口部肌肉运动障碍 或者是这些方面的综合因素。

03 儿童流涎症专业评估

如果超过2岁有明显的流涎 ,或者流涎非常严重而持续,均应经专业人士评估 看是否需要 进行干预 ,包括流涎严重程度和流涎发生频率,以及流涎的发病机制等的评估。

有研究者总结了某些病理性流涎症的发病机制:唾液流速增加、吞咽困难以及唾液从口腔中不自主流出,其中吞咽困难可能是其主要发病机制。研究认为,患者吞咽困难的可能机制为吞咽过程中口腔、咽或食道的功能障碍,具体表现为口腔咽喉肌运动迟缓、舌肌功能异常、咽协调功能失常、食管运动障碍。

近年,研究认为:唾液管理是口腔吞咽(自愿)和咽喉吞咽(反射性)协同配合的连续过程,流涎症更可能的发病机制为:口腔的自愿吞咽减少,而影响口腔吞咽减少的因素为认知损害,认知损害可能是流涎症的机制之一。

图片

流涎症的评估是一项多学科合作的团队工作,包括言语治疗师、口腔科医生、儿童康复科医生、颌面外科医生、护理人员等。重庆市聪仁树儿童康复训练中心汇集言语与听力、口腔医学、听觉医学、康复治疗医学、特殊教育、学前教育等领域的资深专家、康复治疗师,专注于0-18岁少儿广泛性发育障碍评估、分析、干预研究,包括言语语言障碍、认知理解障碍、社交沟通障碍、感觉统合障碍、注意力缺陷、吞咽障碍等。医教团队在多年的康复教育工作中接触的儿童流涎症中有大部分患者有如下情况:

1.口唇肌肉力量差,口腔敏感度差,吞咽功能差,下颌稳定性差;2.认知差,有社会交往障碍问题等。

04 儿童流涎症的干预措施

流涎症除了影响孩子和家人的社交交往外,流涎过多还极易造成皮肤刺激和过敏现象,甚至伴有言语、咀嚼功能的延迟,造成许多的不良后果。

改善儿童流涎问题需要系统性治疗方法介入,聪仁树助力家长尽早发现孩子流涎、吞咽及孩子发育的问题,提供专业评估(网络报名免费评估),并及时进行早期干预,使儿童健康快乐成长,中心开发系统性的儿童流涎症(吞咽障碍)康复训练课程,训练方式包括:

1.行为治疗。比如训练孩子认识口腔内湿润程度、吞咽动作或者是基本的擦拭动作等。

2.提高口腔感觉的治疗。

3.咬肌训练。比如一些辅具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口部肌肉活动能力。如让宝宝吃硬的如饼干或磨牙棒诱导孩子做咬合训练,这些辅具需要在医生/治疗师指导下使用及调试。

4.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通过使用一些有效的辅助性日用品及训练正确引导和处理孩子的日常进餐、活动等。如用勺子喂养稍微稠食物,只让孩子抿到1/3或1/2的勺子,让孩子用嘴唇的力量把食物送到口里,才达到训练效果

5.吹吸训练,如吹哨子,用吸管喝水。

“守护儿童健康,陪伴儿童成长”,更多儿童流涎症干预及发育成长问题,欢迎咨询。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渝ICP备2021001809号-2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2800号